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地区 > 特色产品  > 详细页面

小菌子带动大产业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列来拉杜 卢旭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9日 浏览量:

  “那里可真是野生菌的王国啊,集市上有野生菌专业市场,街边到处是野生菌餐馆,广场有野生菌博物馆,就连街上的垃圾桶都做成了蘑菇形状。我们这次就是冲着他们的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去的,热闹极了,不仅吃到了美味的野生菌,还欣赏了彝家姑娘的歌舞,见识了当地的民俗文化。”说起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街镇,刚刚从该镇旅游回来的张先生仍回味无穷。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街镇采摘菌子的姑娘,收获满满

  我们驱车来到海拔2430米的南华县五街镇,站在崇山峻岭间望去,一片郁郁葱葱,茂密的植被非常适合松茸等野生菌生长,因此五街镇也有了“松茸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五街镇通过封山育林育菌、搞活松茸山承包经营机制并实行松茸持证采摘,加强松茸生产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提高五街松茸的产量和品质,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地,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五街镇8449元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中有2000多元来自松茸等野生菌收入,松茸已成为了彝族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产业脱贫的特色支柱产业。村民说:“只要有货,就不愁卖,这么多年我们的野生菌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街镇野生菌市场上彝族妇女忙着分拣野生菌

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街镇野生菌加工企业建立了规范化的菌菇加工流程

  为有效保护松茸的生长环境,五街镇实行封山育菌,严格执行资源林政管理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健全完善村组村规民约,分组分片落实责任,大力推进封山育林育菌。目前,封山育林育菌面积已达18万亩,其中封山育茸面积达9万亩,实现了对森林资源和松茸资源的有效保护,最大限度保护了松茸生长的生态环境。通过公开竞标,签订松茸山承包经营管理责任书,由经营者投资,划定松茸山区域,建立围栏和封育标识,明确采集人的保育促繁措施责任和林业管护责任,承包所得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各农户按山林占比进行分红。目前,五街镇已建成了以松茸为主的野生食用菌生产基地。

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街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应用自然资源,规定只有“开山节”过后才能上山采摘松茸。图为五街镇2017年松茸“开山节”活动

  划出松茸保护开发重点区域面积,大力开展松茸保育促繁技术措施,建立150亩松茸保育促繁培训基地和2000亩的示范基地,开展松茸保育促繁示范培训工作,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对松茸采摘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统一培训,实行持证采集制度,在松茸采摘过程中严格执行采摘标准,禁止采摘7厘米以下的童茸和破坏菌塘,保障了以松茸为主的野生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采摘松茸时必须特别小心,完好的松茸才能卖到很好的价钱

  与此同时,五街镇还充分发挥区位和高寒冷凉气候优势,加快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创建,培强洋芋、萝卜、野生菌、核桃、大白芸豆、黑瓜子、魔芋、中药材、山地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销售十大特色产业。记者了解到,南华县为帮助农民把这些农产品卖出去,通过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物流仓储和配送服务中心,突破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等瓶颈制约,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把助力脱贫作为农村电商的直接目的,让农村电商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大作用。

为了及时了解市场的供需信息,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建有菌类大数据库

小菌子成就了楚雄彝族自治州日渐庞大的野生菌加工产业

  唱好“四季歌”,五街农业开始“四季飘香”,当地农民春天挖洋芋,夏天找菌子,秋天打核桃,冬天拔萝卜,一年四季都有收入,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目前五街镇已建成6个万亩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拥有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29家,五街镇已成为楚雄乃至云南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部分图片由楚雄州南华县民宗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