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旅游 > 古迹文物  > 详细页面

崇圣寺三塔

来源: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2022年11月30日 阅读量: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角,苍山应乐峰下,建于南诏丰祐年间(公元823~859年)。原规模宏大的崇圣寺依苍山建立,三塔在寺门前,后被毁。三塔巍然屹立。主塔名千寻塔,高69.13米,为16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是典型的唐塔建筑风格。塔身四面逐级交错,建有相对的券洞二孔,佛龛二孔,内置石雕佛像和菩萨像。塔顶有塔刹和大鹏金翅鸟。前有石砌照壁,照壁上嵌有“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南北小塔矗立在大塔西南、西北角,塔高42.19米,为八角形10级楼阁式空心砖塔,为典型的唐塔建筑风格。

  历史上三塔经历了大小地震达30多次,严重的两次发生在1514年和1925年,大理城房屋全部倒塌,只有三塔安然无恙,最神奇的是1514年大地震中,千寻塔从中裂一尺许,旬日而合。

  1979年,三塔进行大范围维修,在塔顶发现了680多件珍贵文物,为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佛教艺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为中外文物界所瞩目。

  欣逢盛世,百废俱兴。崇圣寺得沐佛光,在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且经专家学者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原址恢复重建,崇圣寺规划布局以保护三塔为核心,源于历史,超越历史,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特色精华,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次进行规划建设。整片仿古建筑群落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93亿元,2002年起恢复重建。2005年,一座气势宏伟、规模庞大的寺院,又呈现在世人眼前。

  崇圣寺盛世重建荣膺诸多“第一”:一、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的庙宇建筑群与佛文化组合,融合了“禅宗”、“密宗”的特点;二、寺院中轴线总长4公里,为中国中轴线布局最长的寺院。大雄宝殿面阔51.7米、高26米,在全国佛教寺院中体量最大;三、寺内617尊(件)佛像、法器均是用青铜浇铸而成,用铜千余吨,其中599尊(件)为贴金、彩绘,创全国之最;四、木雕《张胜温画卷》,画卷长117米,高1.8米,为世界之最;五、彩画的龙、石刻的龙、木雕的龙、灰塑的龙乃至瓦当滴水上的龙,数以万计,世界之最;六、崇圣寺最大的金刚杵长6米、直径1米,可为金刚杵之王;七、寺院鼓楼上的大鼓,直径3.1米,堪称目前全国佛教寺院第一大鼓;八、高僧殿,又称国王殿。9位大理国王不爱江山,不恋红尘,出家崇圣寺,禅位为僧的皇帝造像栩栩如生;九、当代香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在《天龙八部》小说中描述的“天龙寺”就是辉煌的崇圣寺。崇圣寺成为吸引中外游客和香客的圣地。

  2009年,为提升崇圣寺的综合功能,有关部门修建了慈航大道,为景区增加了新亮点。2010年在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中作为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资料来源: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