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庄园坐落在广西武宣县东乡镇下莲塘村,又称莲塘寨。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共有清代、民国两处庄园。
清代庄园始建于清嘉庆6年(公元1742年),原有房屋245间,现存175间。庄园整体基本保存完好,中国传统的四合式院落的平房建筑,呈长方形布局,座北朝南,采用九厅十八井,分为主、副、人行巷道三位一体统一协调的格式建造,首厅门前设大院,两侧的房屋与主体的九厅十八井互相通连。房屋系青砖、青瓦、三合土、石、木混合结构。房屋四周用卵石砌成高4米、底宽2.5米的跑马围墙,围墙四角均筑有岗楼,岗楼比围墙高出一倍多,跑马墙和岗楼均设有瞭望孔和枪眼,村中房屋具有安营扎寨的特点,具有防水、火、兵、盗、旱、涝、灾、荒“八防”功能。故解放前一直被称为莲塘寨。
庄园设有南、北、西三个出入大门,在南大门头墙壁有“将军第”三个大字的题匾,第一大厅的大门上挂有“五代一堂”的匾牌,首厅大门墙壁画有龙凤、树木、花草、鱼、虫、人物等美丽的壁画。
庄园历史悠久,从高祖刘宗楷始居至今已近270年,繁衍了三、炳、培、德、业、南、阳、长、继等10代人。第三世代的陆军中将刘炳宇于民国初年迁出古庄园南面500米的田垌中,建筑一座岭南民居融合印度伊斯兰风格的三层庭院式庄园。木楼板,青瓦顶屋面,外墙青砖,主楼顶部设有十多个尖塔形的装饰物直指蓝天,人们称它为洋楼或者古楼。
民国庄园座北向南,占地面积6267平方米,建筑面积3014平方米,主房三层,辅助用房两层,均为青砖瓦、木混合结构。布局为中国传统的四合式院落。中间主房,布局紧凑,房间之间,内廊相连,左右严格对称。前设前院,前院两侧均有厢房,院落四角设有岗楼,前两岗楼与走马楼相连,主楼地面为方砧铺面,木楼板,青瓦顶屋面。主楼顶部设有十多个尖塔形的建筑装饰直指蓝天。前后院都种植有花草树木,与院前池塘映衬。该建筑是一座典型的中西结合的建筑,其结构奇特,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高,对研究清末民初的建筑和地方历史有着重要意义。2004年来宾市人民政府已公布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庄园自清代至民国就生息了8位将军:刘季三,清武举,直隶通永镇总兵,振威将军,记名提督,授一品官衔,民国3年《武宣县志》誉为乡贤,列传入志;刘德汉,前清记名提督,民国3年《武宣县志》誉为乡贤、列传入志;刘志仁,清广东南雄副将,武功将军,民国3年《武宣县志》誉为乡贤、列传入志;刘炳宇,清武生,民国6年任孙中山的广西讨龙军司令,开赴广东作战,会同友军,消灭龙济光后,任高雷善后督办,补授田南道尹、授粤桂军第一军中将军长,为武宣县历史名人,列传入1995年《武宣县志》;诰封“振威将军”刘宗楷,系刘季三之父亲;诰封“武功将军”刘孟三,清武生,系刘志仁之伯父;诰封“武功将军”刘日耀,系刘季三祖父;诰封“武功将军”刘有麟,系刘季三之曾祖父。解放后,教授、高工、名医、名校高才生不断。
古庄园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物古迹,是休闭、寻古探幽的好去处。
资料来源:广西来宾市人民政府